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暑期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调查:“限游令”之下不少孩子钻漏洞玩网游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暑期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调查:“限游令”之下不少孩子钻漏洞玩网游

来源:法治日报2022-08-05 09:31

  “限游令”之下不少孩子钻漏洞玩网游

  暑期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调查

  跳伞、降落、伏击、正面交锋……7月30日,暑期一个寻常的下午,李阳阳(化名)紧盯手机屏幕,双手操作,口中念念有词,在网络游戏中带领队友冲锋陷阵,最终又拿下一局。而按照相关规定,这个时间段,本不该是这个开学即将升初中二年级的北京男孩的网游时间。

  去年8月30日,暑期结束之际,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限游令”后的首个暑假,《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网游平台防沉迷系统审核趋严,很多电商平台加大了对游戏账号买卖租赁的管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同时,仍有一些未成年人通过社交平台租号、买号等方式突破防沉迷系统或人脸验证,一头扎进网游的世界,无法自拔。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虽然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对未成年人使用游戏的时长进行限制,但由于家长、学校、社会等对于防沉迷干预机制的运用仍存在不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网络黑灰产看中了这部分需求,提供相关服务,以谋求经济利益,亟待进行整治。

  电商平台交易管制

  租号买号不再容易

  2020年至2021年,记者曾多次报道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发现一些电商平台出售、出租游戏账号,甚至出售身份证号码,成为未成年人躲避网游防沉迷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暑期,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出售、出租游戏账号的情况仍大量存在,但由于平台加强了监管,未成年人想以此“突破”防沉迷系统受到了限制。

  记者尝试在某拼单电商平台上租赁游戏账号,但在该平台上下单这类商品需要先填写实名认证信息,符合“18岁以上用户”。在另一电商平台,如果直接搜索“租号”,页面上方会跳出“守护未成年绿网计划”,规定对于经实名认证≤18岁的用户,禁止购买网络游戏账号。

  进入电商平台的多个相关店铺,记者发现,店铺的“宝贝详情”页面均有平台自动生成的“消费提醒”: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平台规则,购买网游类商品需年满18周岁。

  多个相关店铺显示,租号流程如下:玩家依据手机系统和运营商选择不同价位、不同起租时长的账号;玩家下载“上号器”即“游戏盒子”软件,用客服给的密码“解锁账号”后开始游戏。

  但上述流程对未成年人进行了“拦截”——使用“上号器”必须通过一次独立的姓名与身份证号码实名认证。当记者向客服咨询如何跳过实名认证时,平台均自动弹出“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的提醒,有客服明确表示:不向未成年人出售此类服务。

  哪怕通过成年人身份认证使用“上号器”跳转进入游戏,记者在玩游戏过程中发现,网游平台也会跳出防沉迷系统进行拦截,要求人脸识别认证。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以往绑定“隔夜身份证”、“盗用”身份证号码来“突破”防沉迷系统的办法似乎也不再奏效。

  在网络贴吧中,某工作室发文号称“能够破解人脸认证”。记者联系后得知,对方给出的破解方案为:做一个隔夜成年的信息覆盖。即把用户在游戏中用的身份信息改为隔夜成年的身份证信息,“改的话是150元”。

  记者支付150元后,对方以网游平台审核严格,虚假身份证未能通过认证,需要使用真人身份证、对方认为价格太低等各种理由要钱。记者要求退款,对方直接将记者拉黑。

  有业内人士称,所谓“破解”,实际上是改用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而非直接破解游戏系统本身,“说能破解系统的,可能是诈骗”。

  而所谓“盗用”身份证,是一些网站平台提供大量身份证号码,或称可生成虚拟的身份证号码,用于游戏使用。不过,记者挑选了3个网站提供的多个身份证号码,在网游中输入后均无法通过实名认证。

  社交平台暗藏玄机

  以代练为名玩游戏

  尽管当下在一些大型电商平台购买游戏账号之路被逐渐封死,但未成年人想要拥有一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也并非难事。记者调查发现,在社交平台上,许多时兴的网游都有专供玩家们自行交易的渠道,用户不需身份认证就可以租号、买号,甚至有人在里面“求助”破解防沉迷系统或人脸验证。

  相较于电商平台购买、租赁需要通过重重“考验”,这种“1V1”的沟通方式让双方交易更“直接”。一位用户在某游戏超话中发帖称有两个账号可以出租,记者添加其联系方式后,对方称可以按小时、一天和一周租用,收费标准是每小时6元、包天20元、包周66元,直接转账和“走中介”两种形式均可。

  对于记者担忧的实名认证问题,对方表示不需租号方进行任何认证:租号方只要在登录界面点击左下角的“扫码登录”,选择社交账号授权登录,将弹出的二维码截图发送给号主登录即可进入游戏。

  记者租用了两小时,在登录和使用过程中未受到任何限制。

  采访中,多位家长和未成年人告诉记者,有未成年人为他人提供有偿代练服务,花大量时间精力用于网游人物升级,有的未成年人觉得这既玩了游戏还能赚钱,一举两得,为此洋洋得意。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找到一位未成年代练,个人信息栏显示其今年17岁。这位代练称,平时在校,只能晚上接单,放假期间可全天接单。收费要视“老板”的需求而定,一个段位从20元至40元不等,可以“走平台”,即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完成交易。

  据业内人士透露,代练、陪玩目前已有较成熟的运转体系,即“俱乐部”——一个由多位具有自身特色和良好服务态度、玩相同的几款游戏的人聚集在一起,并由相应管理人员组成的社交群,管理员被称为“董事”,购买代练或陪玩服务的玩家被称为“老板”。“董事”会在提供游戏陪玩的交友平台上找需要代练、陪玩的玩家,抽取一定提成后将订单派给代练者。

  记者下载了两个提供游戏陪玩的交友软件,发现注册这两个软件时并没有年龄限制。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的“俱乐部”一般仅允许成年人代练、陪玩,且明确要求不接未成年玩家的订单,否则将被踢出“俱乐部”,“不过确实有不少‘俱乐部’并没有这样的规定”。

  一些家长蒙在鼓里

  沉迷危害显而易见

  李阳阳告诉记者,他和同学玩游戏不受限制各有“妙招”,他的方式简单直接——使用父亲的身份证注册游戏,玩的时候让父亲看一眼(人脸识别)就通过了,“我爸估计也不知道为啥老要他看一眼”。

  北京市民刘敏(化名)的儿子开学上六年级,今年暑期也沉迷于网游。“他爷爷之前淘汰的手机被他拿过去,下载了好几个网游,还和同学一起联机玩。”让刘敏不解的是,孩子连身份证都没有,是如何避开防沉迷新规的,“不是都要实名认证吗?难道这些游戏平台有漏洞?”

  仔细观察后,刘敏找到了答案——找爷爷,方式和李阳阳如出一辙。

  记者采访发现,使用家长的身份证注册游戏是未成年玩家最常用、最方便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其中,一些家长对此放任不管,一些则并不知情,被蒙在鼓里。

  有家长说,暑期孩子难得放松一下,多玩会游戏也未尝不可。有的孩子由老人照料,只管吃饱穿暖,不管上网问题。有的家长则喊“冤枉”称,孩子以学习需要为由,让刷脸认证,没想到是玩游戏。还有家长说并不知道青少年防沉迷的规定。

  2021年11月5日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通知》落地后,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其中,有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甚至有11.3%的家长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证的目的。

  此前有媒体报道,家住浙江杭州的虞先生称自己卡里少了7.5万元,查了消费记录才发现有200多笔游戏充值支出,一经盘问原来是自己年仅13岁儿子消费充值的。之前,每次儿子让他扫脸都会配合。

  沉迷网游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郗培植曾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进行过深入调研。他告诉记者,一些游戏商家在开发网络游戏时会将上瘾机制设置在游戏中,比如设计好看的游戏皮肤和互动机制,让玩家团队作战,增强黏性;朋辈效应也让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欲罢不能,他们每天交流游戏内容,不参与游戏就无法融入集体。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但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他们的心智、情绪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比如,未成年人会模仿游戏中的暴力、血腥行为。”郗培植向记者介绍了他曾经接触过的一个案例,一个17岁的孩子,在网吧中连续玩了3天CS(反恐精英)游戏,出门吃饭时和别人起了冲突,他拿起身边的凳子砸向对方的头部,并反复殴打对方。事后,他说自己当时误以为还处于游戏中。

  对此,刘敏感同身受,儿子迷上网络游戏后,不仅学习成绩急转直下,而且视力急速下降,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也直线下降,“每天只想玩游戏,平时带他出去玩,也表现得非常自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李阳阳的姐姐发现,“李阳阳的暑期生活好像只有打游戏,根本不看时间,人变得越来越内向”。

  治理网络黑灰产链

  家校联动加强监管

  如何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

  根据《报告》统计,54.8%的家长希望能通过直接监测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或开发手机管理软件,了解并控制孩子的游戏状态。实际上,目前已有多家游戏企业建立了家长监护平台,但相关数据显示,仅有约两成家长加入监护平台,大量家长没有加入或者没听说过这一类平台,家长监护平台未能完全发挥作用。

  郑宁提出,应对游戏账号租赁、买卖等网络黑灰产加强整治。“不论是电商平台上的游戏账号租赁、买卖等服务,还是社交平台上个人之间的账号租赁或出售业务,实际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

  他分析说,网络安全法规定,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同时,规避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违反了网络安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还可能衍生出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除了政策指导、法律规制外,要想真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还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重视和努力,家长要尽到监护职责,控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和权限,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家庭上网公约,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有效陪伴。”郑宁说,学校和家长也要联动,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教育,引导青少年合理分配时间;政府、学校、社会公益组织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优质公共资源,让孩子拥抱大自然,提升审美,开阔眼界。

  “家庭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孩子自由使用网络的时间主要是在家里。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个社会治理问题,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如果我们只着眼于技术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技术是基础,但是教育才是关键。”郗培植说。

  除了必要的监督之外,有专家提醒,一部分孩子从过去每天接触网游的状态中抽身出来,过渡阶段可能会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需要家长做好相应的开导与预防。

  值得注意的是,从之前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来看,城市和农村的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的内容选择和时长上有一些差异。城镇未成年网民更多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站、新闻、购物等应用,而农村未成年网民使用短视频、动画或漫画等休闲娱乐的比例则高于城镇。

  对此,郗培植建议,应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教育引导,农村地区的学校也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记者 赵丽 实习生 赵婧宜)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