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赵鑫:用睿智与担当破解执行难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人物 > 正文

赵鑫:用睿智与担当破解执行难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2022-07-12 14:14

  □ 奋斗者·正青春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他,是双百政法英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最强执行干警……

  他叫赵鑫,一位80后法官,2010年毕业后走上法院执行工作岗位,11年来,他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带领团队办理案件1万余件,执行到位金额超15亿元。他创新推行集约化办案,让案件执行周期平均缩短60天,实现了难案精办、简案快办。

  群众的需求就是改革的动力

  提到执行工作,很多人都对赵鑫竖起大拇指。从2010年进入北京大兴法院开始,他已经在执行一线干了11年,说起印象深刻的执行,赵鑫对记者讲述了一起父母为孩子追索事故赔偿款的案件。

  这起案件中,一对年轻夫妻在事故中失去了他们4岁的女儿,事后法院判令包括肇事司机、运输公司在内的3名被告赔偿100余万元。执行立案还不到一周时,这对焦急的夫妇便来到法院寻找承办人赵鑫。因为刚立案,案件尚无实质进展,但夫妻两人对此很不理解,开始对赵鑫大声责骂。起初赵鑫心里有不少委屈,但人民法官的身份又让他迅速调整心态,随后赵鑫在两个月里奔走多地查封了运输公司名下车辆,冻结了第三人债权,同时依法追加独资股东为被执行人,最终将100余万元的执行案款全部执行到位。

  案子执结了,但这对夫妻当初渴望权利兑现的焦急心情让赵鑫久久不能忘怀。如何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尽快兑现,是赵鑫要思考解决的新问题。

  2016年3月,北京法院全面推行司法体制改革,赵鑫的思路一下被打开,提出组建执行团队、推行集约化办案。为激活团队效能、提高执行质效,赵鑫进而探索出“三层四步团队战法”。在这套“战法”中,员额法官处于核心决策层,法官助理处于骨干办案层,辅助人员处于事务工作处理层,具体办案中贯彻“查、核、谈、结”4大步骤。

  在这一执行工作模式下,法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精力去处理团队内的疑难复杂案件,法官助理协助处理简单案件,快速兑现当事人的判决权益,使得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案件执行周期由此平均缩短了60天。

  以“三最标准”落实执行工作

  工作11年来,赵鑫始终坚守执行一线,带领团队累计执结案件10000余件,执行到位金额超15亿元,办理了“八旬老太医院霸床案”“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工程疏解腾退案”等一批社会关注度高、风险性大、关系区域发展大局的疑难复杂案件,“没问题,这个案子我来想办法”是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早晨,赵鑫和同事们坐在一辆私家车里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栋小楼的门口,这涉及一起近两万亩的土地腾退。经过此前三天三夜的蹲守,此刻的赵鑫已经掌握了楼房主人路某的活动规律,也据此制定了3套控制方案,而每个方案中他都把自己安排在最危险的位置。终于等到路某和其他两个闹事人员出现,赵鑫当机立断下令启动控制方案,自己第一个冲了出去,路某还来不及反应就被铐上了手铐。仅仅3分钟,腾退的最大风险顺利解除。

  “巧用工作方法”正是赵鑫的“破难秘籍”,为更好服务辖区中心工作开展,赵鑫带领团队逐步成立了“拆迁+腾退”、涉众劳动纠纷、涉营商环境、涉扫黑除恶执行小队,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三最标准”落实执行工作。

  随着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赵鑫碰到的持刀、谩骂等极端抵抗行为也开始慢慢少了,在赵鑫看来,这正是全社会信仰法治的体现。

  疫情之下更显担当与温度

  近期,按照防疫要求和相关工作安排,大兴法院执行局共有16名干警下沉支援防疫工作,多名干警居家办公,线下办案力量陡然间减弱。面临各方面诸多挑战,现已成长为大兴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的赵鑫仿佛又回到了前几年带领团队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战斗状态”。

  特殊时期特殊办法,赵鑫开启了“997模式”:从周一到周五,上午核酸检测缺人手,他去补位;下午集中送达没有人,他去跑;周六、周日,就和他带领的六个团队线上总结梳理这一周的案件办理情况,分析研判急、难案件,把案件梳理出来分清缓急,向内挖潜提高效率。

  有这样一件案子就发生在防疫期间,法官多次通过电话要求被执行人报告财产、履行义务,在告知其名下四辆机动车已被司法查封,要求其将车辆送至法院后,被执行人非但不配合,还玩起了“失踪”。经大量工作,大兴法院获得相关线索后,在严格按照防疫的规定下,对非疫情管控区的两台豪车进行了扣押。

  赵鑫说,作为一名青年执行法官,肩负着人民赋予的使命,务必要步履不停,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新时代守护正义、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奋勇争先。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