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法官:为艺术欣赏而使用已公开的演员剧照不侵犯肖像权
首页> 法治频道> 原创策划 > 正文

法官:为艺术欣赏而使用已公开的演员剧照不侵犯肖像权

来源:光明网2022-06-16 17:11

  光明网记者 孙满桃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了王某某诉某文化公司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一案。法院判决,被告某文化公司为了欣赏、评论影视作品而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中使用原告已公开的肖像,属于合理使用,未侵犯原告王某某的肖像权,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目前,该案判决已生效。

  演员对已公开的影视剧照是否享有肖像权?

  据通报,原告王某某系演员和模特,曾出演过多部影视作品。被告某文化公司系涉案微信公众号的认证主体。原告王某某诉称,其发现被告在涉案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使用了原告在某影视剧中的肖像照片2张,文章阅读量243,该文章末尾附有涉案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原告认为,被告擅自使用原告肖像,意在吸引读者,为其引流并带来经济利益,具有明显的商业性质,侵害了原告的肖像权,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20万元及合理开支3000元。

  被告某文化公司辩称,涉案文章中使用的4张图片均为影视剧截图,非原告个人生活照,剧照版权应归影视剧制片方所有,原告无权主张影视剧截图侵权。被告将涉案影视剧截图用于剧情和相关演员的评论,属于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范畴。影视剧本身就向社会公众开放,每个公民都有评论的权利,影评文章不仅不会损害当事人利益,反而是对影视剧的支持。涉案文章并无商业用途,无广告、流量收益,阅读量少,转发、点赞均为0,请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影视剧中的角色由演员扮演,对影视剧中的某一画面进行截图时,该截图中的角色形象与演员本人肖像一般存在重叠。本案中,原告在涉案影视剧中出演相应角色,社会公众能够将角色形象与原告本人的真实相貌特征联系在一起,因此,原告对涉案影视剧截图中的角色形象享有肖像权,有权提起本案诉讼。

  被告的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

  法院认为,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肖像权的合理使用,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涉案文章内容是否限于该影视范围之内。涉案文章从三方面展开,对题目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从题目到内容均围绕影视剧中相应角色展开讨论,未涉及演员个人的任何情况。 其次,涉案文章引用的肖像数量是否适当。涉案文章一共使用4张肖像,其中包含2张原告肖像,均为影视剧中的截图,每张肖像下标注有角色及相应演员的名称。

  法院认为,作者为了说明文章提出的问题,使用不同版本影视剧中的该角色,属于正常引用,没有超过必要限度。此外,涉案文章中也没有广告链接或产品推广信息。

  以艺术欣赏为目的使用已公开的影视肖像不侵犯肖像权

  综上,被告以艺术欣赏和评论为目的,在必要范围内使用原告已经公开的影视肖像,属于合理使用,未侵犯原告的肖像权。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最终,法院驳回原告王某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记者注意到,本案涉及含有演员肖像的影视剧截图的权利及权利归属、肖像权的合理使用两方面的问题。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方淑梅说,演员对影视剧截图中的角色形象是否享有肖像权,应当考虑演员肖像与角色形象之间是否存在可识别性或紧密关联性。

  “如果一般观众能够分辨出出演该角色的演员并将该角色与之建立特定的联系,则演员对影视剧截图中的角色形象享有肖像权。”方淑梅说,一般情况下,特型演员(经过艺术加工的特定历史人物形象)和以脸谱方式出演的演员,因角色形象不是演员自身肖像的客观再现,观众难以通过该角色形象与演员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故该种情况下,演员对其出演的角色形象不享有肖像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条列举了五种肖像合理使用情形,其中第一种情形就是“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适用该条款有两个条件,一是在必要范围内,即欣赏的内容限于影视作品本身,引用的肖像数量必要且合理;二是已经公开的肖像。

  方淑梅说,在特定情况下,合理使用肖像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