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合力加强网络空间知识产权保护
首页> 法治频道> 知识产权 > 正文

合力加强网络空间知识产权保护

来源:人民日报2022-06-16 14:04

  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 强化行业自律

  合力加强网络空间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头条·法治护航网络文明建设④)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法律法规日趋完善,司法体系逐步健全,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显著提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运用,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情况、新挑战,例如侵权手段更加隐蔽、形式更加多样、成本更加低廉,相关诉讼存在立案难、取证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各地各部门准确把握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特点规律,合力加强网络空间知识产权保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网络空间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多发

  刘先生在某甲搜索引擎的“百科”栏目上发表了“仓鼠亚科”词条的更新版本。随后刘先生发现,网友“藤蔓”在某乙搜索引擎的“百科”栏目中发表了“仓鼠”词条,其内容不仅与刘先生发表的词条内容高度一致,且署名并非刘先生,也未标注来源。与某乙搜索引擎公司沟通未果,刘先生向北京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某乙搜索引擎公司将词条署名更改为自己。在刘先生起诉后,某乙搜索引擎公司主动将“仓鼠”词条删除。

  法院经审理认为,刘先生在参考9篇外国文献的基础上,创作的词条相较之前其他网友发表的5个历史版本,篇幅大幅增加,内容更加详实具体,并非对历史版本的简单加工,而是重新创作所形成的作品,确认了刘先生对词条享有著作权。同时,法院认为某乙搜索引擎公司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具有主观过错,且已尽到了法律规定的“通知—删除”义务,故驳回了刘先生更改署名的诉求。

  刘先生虽然最终被确认享有著作权,但其原创成果被“肆意搬运”“任性转载”的经历,让不少网友表示,辛辛苦苦原创,却被轻易盗用,“二度创作者”收获了大量流量,而原创者和原创内容却往往不被关注。

  类似侵权行为,在电商领域同样并不鲜见。经营原创艺术品的某网店店主赵小丽(化名)备受“盗图”之扰。由自家品牌画师、摄影师亲手设计、拍摄的商品展示图,被一些竞争对手直接“盗图”。

  网络文学领域同样是盗版侵权的重灾区。中国版权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网络文学盗版平台整体月度活跃用户量为4371万,占在线阅读用户量的14.1%,月度人均启动次数约50次。多数网络文学平台每年有80%以上的作品被盗版;82.6%的网络作家深受盗版侵害,其中频繁经历盗版的比例超四成。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1年)》指出,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网络成为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最主要发生地之一,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日益成为知识产权审判的重点。2021年,杭州、北京、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共新收各类涉互联网知识产权案件66148件,比2020年增长6.64%。

  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问题

  “侵权只需简单地‘复制粘贴’,维权却要付出很多心力。”备受“盗图”困扰的赵小丽,向电商平台提起申诉,要求侵权商家停止侵权、下架被盗用的图片、处罚侵权商家等。虽然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但在此过程中,赵小丽却经历取证难、诉讼周期长等难题。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到底难在哪儿?

  “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日益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数字经济繁荣发展,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呈现出无形性增强、地域性减弱、内容更多元等特征。”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国斌说,第一,知识产权无形性特征更加明显。网络空间知识产权的载体主要是数字信息,相较于传统的知识产权载体,对其溯源、锁定、评估、确权等都难度更大。第二,知识产权地域性特征受到冲击。在网络空间,虚拟性、开放性、无国界性给知识产权地域性造成冲击,导致网络侵权行为更加难以确定,执法司法主体更难以明确。第三,知识产权专有性特征受到挑战。信息一旦上网就变成公开信息,信息传播不再依赖物理载体,让侵权行为更加防不胜防。

  “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网络空间中的侵权行为取证难、周期长、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特征更为突出。”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冯晓青表示。

  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也客观上给网络空间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挑战。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广泛应用,分布式存储和算法能够实现海量数据处理,侵权者利用这些技术建立站点和引流用户。”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慈珂表示,例如在网络文学领域,侵权者通过移动端转码、深度链接、网站聚合和文字提取技术,为用户提供盗版内容,通过多类载体方便用户阅读。不少盗版平台还抄袭正版平台的设计和功能,诱导部分正版用户阅读盗版。

  此外,互联网信息内容传播的日趋多样化,无形中成为侵权行为滋生蔓延的温床。

  “侵权内容正逐步从传统的APP向自媒体平台、小程序等迁移。”于慈珂说,许多侵权内容通过网盘、贴吧、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扩散,传播更为隐蔽,监管和维权难度更大。

  构建网络空间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体系

  强化网络空间知识产权保护,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司法、执法、技术三者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保护模式,打造政企合作、多方参与的协同共治体系。

  “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应积极构建当下可行的网络空间知识产权保护的系统方案和制度规则。”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科协副主席高小玫建议,通过完善立法及时总结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回应网络环境下不同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共性问题,就证据规则、管辖权、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义务等,提出框架性的规范指引。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是保护网络空间知识产权的有力举措。

  2021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昆仑”专项行动,依法严打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安保总队成功打掉一个网上销售假冒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玩偶团伙,并在多地公安机关配合下深挖彻查,先后捣毁生产、销售、储存窝点6处,关闭14个网上店铺。

  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发挥着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引作用。

  近年来,网络游戏、直播等领域著作权侵权案件不断增多,司法裁判不断从实践层面完善作品认定与保护规则。2021年,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正式施行。人民法院围绕修改重点,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确保著作权案件依法审理。天津法院对于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所涉网络内容服务商(ICP)备案、应用市场、短视频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关于审理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相关问题的解答》,有效指导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网络平台企业的自我净化、行业自律同样不可或缺。

  前不久,微信公布的《2021年品牌和第三方版权保护报告》显示,基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个人号、企业微信、小游戏等全场景,“版权+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网已完成搭建。2021年,平台基于该保护网已处理逾15万篇侵权公众号文章及1078个恶意公众号。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微信平台积极配合北京冬奥组委、国家版权局开展冬奥版权侵权打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冬奥视听、文字、美术、音乐以及周边作品的侵权盗版行为;配合上海、广东等地公安、市场监管部门打击多个线下售假团伙,同时协助市场监管部门与品牌权利人解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鉴定需求,促成了案件违法事实的查清。

  “有关部门应利用政府门户网站、‘三微一端’以及重点新闻单位网站等平台,积极开展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信息的宣传;在普法教育、中小学课程中增加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内容,让更多人了解、支持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要在网民上网注册时特别提示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并对典型侵权案例及时进行公告。”崔国斌建议,利用互联网在全社会积极塑造知识产权文化,形成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风气。(记者 倪弋)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