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有的学习App打开竟跳出色情广告 学习类App乱象调查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有的学习App打开竟跳出色情广告 学习类App乱象调查

来源:法治日报2022-06-02 12:05

  调查动机

  北京市教委等三部门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教育移动应用所提供的内容不得有消极信息、不良信息,不得出现游戏链接和广告等;不得提供和传播惰化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拍照搜题”等功能。

  这两年来,由于疫情防控因素影响,很多孩子长期在家上网课,学习类App也不断涌现,成为孩子们平时学习的重要助手。而与此同时,一些学习类App存在的诸如诱导广告、涉黄涉暴等问题,让很多家长感到不安。

  为揭露学习类App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探讨整治之道,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下载的自习软件,成了孩子交友聊天的工具;学习类App中被插入大量广告,不仅大大降低了使用体验,还有一些涉黄涉暴的内容;推送的“免费领取×××”活动等有诱导未成年人充值之嫌……连日来,不少家长就学习类App问题向《法治日报》记者吐槽。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改善学习类App乱象,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细化相关规定,同时让行业知晓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去除商业化、娱乐化的氛围。

  学习App里聊天忙

  聊天室内乌烟瘴气

  河北沧州的吴女士抱怨说,上小学的儿子借着学习的名头下载了一款线上自习App,用得不亦乐乎,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她查找原因发现,孩子根本不是用App学习,而是聊天,“我体验了下这款App,虽然有学习功能,但更像一款休闲娱乐App,聊天室里更是乌烟瘴气”。

  按照吴女士指引,记者下载这款App打开看到,里面确实有不少“娱乐性”功能:自习区按照不同学段分布,可以设计自己的形象、装饰模拟教室、上留言墙等。除了自习区,该App还有活动区和睡眠区,在活动区聊天室,用户可以畅所欲言。

  记者随机进入一间名为“K歌房”的聊天室,房间里4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一名网名叫“水生烟”的男生提出了谈恋爱的想法,随后借着“真心话大冒险”环节向另一名女生表白。在另一个5人聊天室中,一名叫“南音”的男生正在发言,脏话连篇,并催促在场的其他人和他一同自残。

  北京初中生“萌萌”告诉记者,这种骂战在该App的留言墙上更多。记者来到留言墙看到,不少人在此公开对骂,言语十分恶毒;还有很多人在上面留下“交友找我、优质男友/女友”等信息。在“萌萌”提供给记者的一张App截图上,上面一页十几条私信全是想添加她为好友的陌生人。

  “萌萌”说,她的一些同学上了学习类App,只是在自习室里打个卡,便跑到聊天区和留言墙等处“网络冲浪”。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对于学习类App,特别是使用人群为未成年群体时,平台方应当提供与此相符的管理服务,不应当用技术中立原则进行抗辩,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原则,避免监管不力导致功能被滥用。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一些学习类App的制作者并非教育专业出身,制作的App有很强的商业性与娱乐性,这不利于儿童的学习成长,需要包括平台方在内的社会各方负起责任,共同创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环环相扣诱导消费

  商业风气亟待整治

  诱导消费一直是学习类App饱受诟病的问题之一。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许多消费者称自己在学习类App上被“免费领取课程”“一元抢课”等宣传语吸引,点击报名后,发现是无休止的推销。

  记者下载了一款学习辅导App,注册成为一名“六年级学生”。在浏览“直播课”栏目时,跳出“一元速抢”六年级高效复习特训课程包的广告,上面标注着“限量”两字,点击进入后还有抢购结束倒计时的提醒。

  就在记者准备退出广告页面,按下返回键时却跳出一则提示:“恭喜你,获得免费资料包,0元立享知识点清单和同步练习题”,点击免费领取后界面跳转到小程序,弹出一张二维码照片,需要记者扫码添加才能领取。扫码添加后,对方给记者发来三门课程的免费链接以及一个抽奖活动链接,在琳琅满目的实物商品中,记者抽到的奖品为“26节视频课”,而上述课程根本打不开。

  之后,一名叫“君君老师”的工作人员邀请记者加入课程群,自称为班主任,要求学员们扫码上课,直播课的老师讲解了两个解题技巧后,便开始推荐课程产品——从2098元至3798元的学习大礼包。上完课,“君君老师”马上联系记者,继续推销学习大礼包。

  记者询问不买学习大礼包能否继续免费听课?“君君老师”称可以继续免费听课,但要想系统学习,必须缴费,现在下单学习大礼包还有优惠。

  次日,在课程群里,“君君老师”反复强调学习大礼包的优势以及优惠力度之大,群里有6位“学生家长”表示已经报名。见记者没有反应,“君君老师”向记者发来几则消息,先是告诉记者秋季长期班今天开售,课程名额只剩3个,现在购买享受优惠的同时还有精美礼品相赠,随后发来两张介绍课程组合价格的图片,价格为2098元至3996元。

  朱巍认为,当前学习类App的确存在大量诱导消费的情况,这些App开发商把未成年人当作“摇钱树”,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全,父母在教育上投资不计成本的心理,打着“免费”“一元抢购”的幌子先吸引流量再诱使消费。这一乱象需要及时被整治。

  程方平认为,类似“一元抢购”这种商业性很强的营销手段,不应被运用于教育领域,有关部门应针对这类现象加以规制。

  涉黄广告充斥其中

  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好端端的学习App,点开全是垃圾广告。”来自北京朝阳的张先生气愤地说。他告诉记者,他家孩子经常借助电子设备来学习,可一些学习类App经常跳出各种广告,有推销广告、游戏广告等,有的广告画面或内容“少儿不宜”,严重影响小朋友的身心健康。

  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城中随机以“学习”“教育”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下载了近百款学习类App,发现张先生所称的问题较为普遍存在。

  如一款名为“兔小萌儿童乐园”的学习App,界面上展示着五花八门的小游戏,内容大多和幼儿识字、开发思维有关。玩这些游戏时,如果想要解锁某个物品或道具,需要点击观看图标上面的广告按钮,记者点击后弹出的广告竟然是“同城交友,寂寞可约”,配图是衣着暴露的女性。继续玩下去,接下来的三条也是此类广告。

  在这款App的“宝宝看”一栏里,视频播放时也跳出了广告,要观看至少5秒才能跳过。广告品类很多,有的推荐黄色小说,有的推荐记账赚钱小程序,还有的宣称免费领取宝宝生活用品。想要去除掉这些广告,需用户开通价格为39元的连续包月会员、198元的包年会员或498元的永久会员。

  在该App主界面的右侧,有一个蓝色小电视图标,点击后界面跳转到另一个名为“南雅小说”的小程序中,自动推送展示的小说内容十分露骨,包含不少性暗示和色情桥段。

  对此,朱巍表示,我国广告法明确禁止这类涉黄涉暴广告出现,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相关规定,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程方平说,平台方将App的商业性放在第一位,就容易导致这类现象,且会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对相关现象的惩处力度,让这类违法广告不再出现于未成年人使用的App中。

  完善法律严格监管

  多方携手治理乱象

  对于学习类App出现的种种乱象,如何规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已有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对这类App的责任主体进行规范。平台方应当履职尽责,发现问题App及时下架处理,以保障未成年人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朱巍说,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系统和青少年模式,在技术层面加强对未成年人在使用各类软件时的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程方平认为,改善学习类App乱象,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细化相关规定,同时让行业知晓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多方携手治理乱象,去除学习类App商业化、娱乐化的氛围。

  “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不仅体现在学习类App的监管方面,更应该提升全社会的意识,营造‘问题App人人喊打’的局面,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程方平说。(记者 韩丹东 实习生 王意天)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 习近平观看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