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
光明网记者 孙满桃
2021年,人民法院审理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典型意义的案件,如“双飞人”商标侵权案、“香兰素”技术秘密侵权案、“驾校联营”横向垄断协议案、“空竹杂技”著作权侵权案等,彰显了人民法院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决心和信心。
在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通报全国法院2021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总体情况,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以及2021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2021年,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地审理了大量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受理、审结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双双突破60万件。2021年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42968件,审结601544件(含旧存,下同),比2020年分别上升22.33%和14.71%。
针对“举证难、赔偿低、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人民法院通过依法积极适用证据妨碍排除、证据保全等,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通过适用惩罚性赔偿等,不断提高赔偿数额,2021年在895件案件中对侵权人判处了惩罚性赔偿;通过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普通程序独任制、二审独任制等制度和“先行判决+临时禁令”等裁判方式,缩短审理周期。
“各地法院审理了一批重大案件,重点惩治假冒防疫物资注册商标、互联网电影盗版、侵犯关键技术领域商业秘密、种子制假售假等犯罪,有力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了权利人利益,也赋予了人民群众更为直观的公平正义感受。”最高法民三庭庭长林广海说。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
记者注意到,最高法今天的发布《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及配套文件《关于印发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标准的通知》,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管辖制度,发挥专门管辖和集中管辖的优势,确保司法资源配置与各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相匹配。
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运行三年来,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林广海介绍说,目前,以最高法知识产权审判部门为牵引、知识产权法院为示范、地方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为重点、地方法院知识产权审判部门为支撑的专业化审判格局已经基本建成,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能力显著提高。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不断完善,“全国法院技术调查人才库”已经收录了450余名技术专家名单,覆盖30多个技术领域。
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民法院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积极运用5G、AR等现代科技开展在线诉讼,实现了立案“不打烊”、审理“云端见”、执行“不掉线”。加强对原始创新成果保护,加大对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加大对商标侵权行为打击力度,重拳惩治商标攀附、仿冒搭车等行为。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商标共存纠纷,加强驰名商标、传统品牌和老字号司法保护。”林广海进一步表示,最高法加强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司法,服务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深化国际司法交流合作,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积极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故事,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