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络拉票砍价集赞:近八成受访青年反感 57.2%直言会消耗感情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网络拉票砍价集赞:近八成受访青年反感 57.2%直言会消耗感情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04-14 09:32

  “麻烦给XX号投个票”“帮忙复制一下链接”“求99个赞”……如今这种现象在微信群、朋友圈中并不鲜见。对于通过网络拉票砍价集赞的现象,大家怎么看?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504名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75.6%的受访青年对通过好友圈拉票砍价集赞的行为感到困扰。容易被获取个人信息、担心不安全(63.9%)是受访青年感到困扰的原因。57.2%的受访青年认为拉票砍价集赞的行为会消耗人们之间的感情。

  近八成受访青年反感在好友圈中拉票砍价集赞的行为

  在北京工作的90后李明洋偶尔会收到朋友发来的砍价链接,要求帮忙点一下,他坦言自己有些反感这种行为,“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你不帮忙好像就欠着别人一样,这种感觉让人挺不舒服的”。

  95后杨婷表示,她反感的不是朋友发链接的行为,而是商家这种要求用户拉人帮忙的机制。她之前收到过朋友发来的链接,自己点完之后,系统显示如果参与也能享受到一定的折扣,于是她又把链接发给其他人,但最后发现其实很难完成任务,“这个机制就是在利用人的心理,通过拉人的方式实现宣传的目的”。

  调查显示,79.7%的受访青年反感在好友圈拉票砍价集赞的行为,其中20.1%的受访青年非常反感。仅13.8%的受访青年表示不反感,6.5%的受访青年表示没感觉。

  家住苏州的90后胡松松感觉,现在比较常见的是各种砍价链接,通过邀请朋友点击,降低该产品的价格,新用户的贡献值会更大。胡松松曾为了帮家人点击链接,而下载过相关App,但后来家人也没能获得所宣传的奖励,“感觉很多都是套路,在骗取用户量和点击量”。

  调查显示,75.9%的受访青年觉得通过网络拉票砍价集赞的现象普遍,交互分析发现,00后觉得普遍的比例更高,为80.2%。另外,16.6%的受访青年认为不普遍,7.5%的受访青年表示没太关注。

  胡松松坦言自己在点击链接之前,会先判断一下链接的来源,如果是来源不明的,就不太敢点击,“现在很多诈骗都是通过钓鱼链接实现的,会快速获取个人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调查显示,对于这种通过网络拉票砍价集赞的行为,75.6%的受访青年坦言有困扰。

  大家对此有哪些困扰?63.9%的受访青年觉得容易被获取个人信息,担心不安全,62.3%的受访青年认为需要关注公众号或下载App。其他还有:操作流程比较麻烦(41.8%),担心影响和对方之间的关系(34.1%),彼此不常联系,觉得有些尴尬(25.9%)等。

  胡松松觉得,现在不少平台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有些过度了,“比如随便打开一个链接,都会要求提供昵称、头像等信息,对于收集信息没有明确的规范,感觉不太安全”。

  57.2%受访青年认为拉票砍价集赞的行为会消耗人们之间的感情

  杨婷坦言如果别人找自己帮忙,自己不帮或者没帮上,会有心理负担,“所以很多时候即使自己不想帮,也很难开口拒绝别人”。杨婷觉得,这种看似简单的举手之劳,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网络投票砍价集赞现象的蔓延,“现在如果有人频繁给我发这种链接,我会不回复,或者设置成免打扰,拒绝接收类似的信息”。

  调查显示,50.4%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是碍于面子,被迫参与。

  “如果是为了抢票,或者投票评比,这种比较重要的就会帮忙。但如果是砍价,就不会帮忙,因为点和不点差别不大。”现居北京的张文友觉得,点不点链接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情感维系是相互的,坦诚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很重要”。

  57.2%的受访青年认为,这种通过网络拉票砍价集赞的行为会消耗人们之间的感情。交互分析发现,90后这样认为的比例更高,为61.4%。

  杨婷对此表示认同,“如果我给别人发了这样的链接,却没有得到回应,我会觉得不开心,但其实仔细想想,别人并没有义务帮忙,而这种‘道德绑架’的思维会破坏朋友之间的信任,消耗彼此之间的感情”。

  张文友觉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平时联系较多的朋友,如果经常发这种链接,确实会让自己觉得反感。但对于不常联系的朋友来说,其实也提供了一次交流的契机,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交谈上几句。

  胡松松认为真正的情感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消失,关键要看日常的交往,“还是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吧,尽量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1.6%,女性占58.4%。00后占26.1%,95后占27.5%,90后占30.0%,85后占16.4%。(见习记者 王志伟)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田园到餐桌:链博会里看中外美食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