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法医到“寻亲警察”,他是如何做到的?
首页 > 法治频道> 滚动大图 > 正文
[责编:孙满桃]

从法医到“寻亲警察”,他是如何做到的?

来源:中国警察网2022-03-17 10:33

24小时热图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 跳水世界杯:中国队夺得混合团体冠军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

  人物简介:柯伟力,男,1980年生,中共党员,浙江台州人,200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专业,2005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警务技术三级主管)。曾荣获个人二等功一次、优秀共产党员一次、先进个人多次、嘉奖多次。

  当又一起命案积案因新型DNA技术得以突破,柯伟力长吁一口,对他而言,命案积案的档案是历史留下的欠条,而他就是债务人之一。2020年柯伟力因为在命案积案攻坚中表现出色,荣获了个人二等功,在次年曾经经手的命案积案也全数侦破。然而,在轻松过后,柯伟力不得不开始面临一个问题:法医的转型。

  随着社会总体治安形势的逐步向好,命案、验伤等需要法医的情形越来越少,作为法医,如何“开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成为摆在他们面前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站在时代的岔路口,柯伟力在2020年末、2021年初发现了解题思路。

  柯伟力在检验DNA。

  走近寻亲,服务群众的新方式

  2020年12月3日,李朝阳(化名)在其打工的企业老板泮言方夫妇的陪同下,走进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蓬街派出所,寻求民警帮助,为他寻找家乡和亲人。

  李朝阳说,自己的记忆停留在了15年前,再往前的信息就记不清了。他孤苦伶仃、一路漂泊,直到遇上了在温州开五金店的泮言方夫妇。在他们好心收留下,他在温州度过了9年时光,尽管生活有了着落,但他寻亲的念想一刻也没有减少。最近,因工作原因,他随泮言方夫妇来到路桥,因一直没有户口,生活极其不便,寻亲的心情也很迫切,于是他们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但李朝阳不记得自己的真实姓名、年龄,这让民警也犯了难。

  正当大家都为李朝阳发愁时,民警想到了曾经利用科技手段帮助多名流浪人员寻到家人的柯伟力。柯伟力采集李朝阳的DNA信息后,通过技术比对甄别,认为李朝阳极可能是湖北省襄阳市某个村庄人。

  柯伟力为寻亲老人采集血样。

  柯伟力立即联系当地派出所,并将李朝阳的照片发了过去。当地民警经过走访带回了好消息,“找到了李朝阳的妈妈和姐姐。”2021年1月12日14时许,柯伟力和泮言方夫妇载着李朝阳回到了湖北省襄阳市,妈妈和姐姐早已在门口等候,当李朝阳走下警车,三人就紧紧抱在一起,泣不成声。原来,在2006年国庆节前夕,李朝阳突然离家出走后杳无音讯。这些年来,家人们也从未放弃,四处寻找李朝阳的下落。

  亲人已团聚,但柯伟力尚未停歇,他又相继辗转武汉、孝感等地,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终于为李朝阳办好了户口。如今,生于1982年的李朝阳,在与家人相聚一段时间后,带着亲人的祝福与牵挂,又回到泮言方夫妇在温州的五金店工作。

  亲人团圆的瞬间令柯伟力感动落泪,经过这一次对寻亲人的帮助,他第一次正式地接触到了这个群体,想要帮助更多人团圆的想法逐渐在柯伟力的心头萌生。

  柯伟力和四位成功找到亲人的群众。

  远隔重洋,“回家”工作室显锋芒

  “寻亲工作就像滚雪球,一旦开始了就停不下来,只会越滚越大。”说这句话时,柯伟力正在用剪刀剪开一封邮件,里面装着的是寻亲人的资料和DNA信息。在一次次成功的寻亲经历后,柯伟力的名气闯出去了,现如今他每个星期都会从全国各地收到数十封邮件,除了寻亲人的求助,最多的便是感谢信。在诸多的信件当中,一封远渡重洋的华侨来信引起了柯伟力的注意。

  来信人名叫刘东辉。58年前,邹家的母亲难产去世,原本困窘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万般无奈之下,邹家人在数月后将嗷嗷待哺的男孩辗转送养至山东,这个男孩就是刘东辉,现定居英国曼彻斯特的医学博士。

  2003年,刘东辉前往英国留学,毕业以后便留在曼彻斯特大学从事医学研究。刘东辉的微信头像,是一颗印着国旗的红心,即便是长期定居海外,他的内心深处却一直潜藏着一个愿望——落叶归根。

  柯伟力在走访寻亲线索。

  虽然养父母从未提起,但刘东辉自幼就知道自己是抱养而来,刘东辉多次尝试寻亲均未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从其他寻亲人口中听说路桥警方帮助不少人找到了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年6月刘东辉向路桥警方寄去了DNA信息。

  终于这一次,在经过柯伟力长达几十次的DNA比对后有了结果,在苏州找到了刘东辉的哥哥邹林林。2022年1月14日,在苏州市桃源镇邹家门前,当柯伟力宣读完DNA鉴定书,刘东辉与哥哥邹林林紧紧相拥,泣不成声。

  2021年春天,路桥公安分局成立了以柯伟力为主导的“回家”工作室,不到一年时间,工作室就找回被拐、失踪及送养人员130多人,组织认亲58场,名列全省第一。

  刘东辉一家送上锦旗。

  披星戴月,百米冲刺的长跑赛

  人生,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这一年以来的“团圆行动”中,父母年龄最大的98岁,失散时间最长的达77年,但更多的寻亲人却留下了未能与亲人见上一面的遗憾。

  椒江的寻亲者陈绍华,尽管找到了弟弟和妹妹,但父母已经过世。后来他才知道,寻亲途中,自己曾见过父亲一面,可惜照面不识。安徽的寻亲者王杰(化名),找寻走失儿子近20年,在DNA比对后却发现,在几年前他们的儿子遭遇车祸已经离开了人世。

  遇到这样的事,柯伟力总是无限唏嘘,他愈发感受到肩头重担,他怕“来不及”。有些寻亲者,口头不催促,每天发来问候短信,但他将这当作督促。在寻亲者群体中名声日盛,感谢与夸奖,更让他如履薄冰。

  他开始与时间赛跑,日以继夜,全身心地投入寻亲工作,成为业内公认的寻亲专家。他用心了解每一个求助于他的寻亲者。对方的姓名、经历,寻亲的线索、难点,随便抽出一个案例,他都能准确说出来龙去脉。有时,其他省份的民警打来电话,向他请教DNA寻亲的技术诀窍。他从不藏私,倾囊相授。

  他呼吁碍于面子不愿认子女的老人要遵从真正的内心,“生离时嘴硬,死别时才知后悔”。他鼓励没有找到家人的寻亲者不要灰心,“你们留在数据库里的DNA,就像一颗种子,终有一天会开花”。

  世界上最温暖的路是回家的路,最真挚的感情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无论时隔多久,无论相距多远,无论彼此容颜发生多大改变,这份情感终究会被彼此惦记。今年,公安部的“团圆行动”已结束,路桥公安分局的“团圆行动”却将延续下去,柯伟力也将继续寻找下一段团圆故事。(作者谢佳 谢环洲 刘斌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