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岛交警李涌牺牲后,他的微博里有人坚持说早晚安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人物 > 正文

青岛交警李涌牺牲后,他的微博里有人坚持说早晚安

来源:工人日报2021-11-19 09: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特稿146】警号111871,请回答

  本报记者 张嫱

  李涌走的那天,是国庆黄金周的第3天。假期的“浓度”正接近峰值,平时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也受感染变了样,不是各大景区达到游客最大接待量,就是合家团聚发生了有趣的事。

  一开始,是新闻类APP推送了消息,很快社交平台的热搜榜有了跟进:交警李涌牺牲。

  山东省青岛市,不少市民惬意的假期被这简短的6个字打断了。人们先是震惊,然后开始四处打听,或是涌入青岛交警和李涌本人的微博账号评论区求辟谣。还有认识李涌的人不停拨打他的电话、给他的微信留言。

  他们再也等不到“李队”的回复了。10月3日凌晨,时任青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同三高速公路大队二中队中队长的李涌在执勤时,为保护一名涉嫌酒驾司机的人身安全,坠落高速公路的一处涵洞下,壮烈牺牲,年仅55岁。

  此后连续多日,青岛人的朋友圈总能刷到与李涌有关的消息。在他生前工作过的中队门前和他牺牲的涵洞下,一直有人默默送上鲜花。他的最后一条微博下,一万多人前去留言。

  青岛之外,很少有人知道李涌是谁。但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来说,李涌的离去,是一名好交警的离去,更是一个好人的离去。

  1

  田鹏飞第一次知道李涌,是大约10年前从报纸上看到了他的名字。

  “那篇稿子用大篇幅报道了一名普通交警。”当时田鹏飞在青岛当地媒体工作,职业敏感让他仔细读了全文,“稿子里说这位交警会在执勤时频频向司机竖大拇指,还自创了10种手势疏导交通或是对驾驶员发出无声提醒”。

  不久后一个下着大雨的清晨,田鹏飞开车经过位于市北区的山东路延吉路路口。那里是青岛市南北交会点,每分钟通行车辆超过500辆,是公认的该市第一堵车点。

  “可那一天,路口通行竟然基本顺畅。”田鹏飞一面轻踩油门,一面有意无意用眼睛往四周扫了扫。

  有个身着雨衣的人在车流间小跑着,劝阻抢行车辆,引导直行车辆提前到路口中央待行。随着田鹏飞离“雨衣人”越来越近,在持续的雨声和间歇的鸣笛声之外,一个洪亮的声音伴随着警哨声传入他的车内。不时,“雨衣人”会向排在队头的车辆做出前行或停车的手势,如果司机领会意思后照办,他都竖起大拇指以示赞许。

  田鹏飞突然意识到,这就是他在报纸上看到的那个人,交警李涌。

  在青岛的老司机群体里,也许不是人人都知道李涌的名字,但要是说起山东路延吉路路口那个奔跑的身影,大多数人都能从记忆中捕捉到一些片段和画面。

  2009年,李涌调到交警市北大队辽源路中队任副中队长。此后8年间,有“市北大队第一岗”之称的山东路延吉路路口处,他成了一个移动的路标。用田鹏飞的话来说,李涌站在那里,“不是站在马路上,是站在自己的舞台上”。

  “有血有肉有活力。”这是很多青岛人对李涌执勤时状态的评价。“隔着挡风玻璃,即使只是一个眼神,司机都能感觉到他在跟自己交流。” 网友“治霖”说。

  那几年,机动车驾驶人开车途中接电话、吸烟、不按要求打转向灯等行为很常见。工作之余,李涌自创了一套“温馨手势”。右手作话筒状放在耳边,表示开车不能打电话;两根手指放在嘴边,是要司机掐掉香烟;右手向前五指张开,是提醒正确使用转向灯……时间长了,这些手势成了经常来往山东路延吉路路口的司机与李涌之间默契的信号,驾驶人类似的违法行为也渐渐少了。

  2014年的一天早上,“治霖”匆忙开车上班。刚开出小区门没多远,就看到站在路中央的李涌。“他对着我做了一个从左肩向右胯下斜拉的手势,我才发现自己忘了系安全带。”见“治霖”迅速做出了反应,李涌笑了,并向他竖起大拇指。

  就那么一次,“治霖”记住了李涌。此后每每经过李涌的执勤点他都会多张望几眼,“有的司机会特意打开车窗向他致意,李涌也会竖起大拇指回应”。

  2

  2005年,在部队服役19年的李涌脱下军装,穿上警服,成为青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原四方大队的一名交警,警号111871。

  “他把部队里的好作风延续到了警队。”李涌从警初期,现任青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北大队副大队长李国颂是他所在中队的指导员。提起李涌,李国颂首先想到的是青岛的下雨天。

  夏季青岛多雨水,城区有的道路地势低洼,积水量动辄就超过30厘米。每到这种时候,李涌就总说自己当过汽车兵,熟悉涉水行驶,主动要求到相关区域执勤。

  为了加快积水排出速度,李涌会一面疏导交通,一面在水中徒手清理下水道井盖上的堵塞物。“每次他回到队里,手上总有深一道浅一道的划痕。”李国颂说。

  李国颂清楚地记得,2007年7月的一个早高峰,大雨突袭青岛,李涌在市北区雁山立交桥附近执勤时,从积水中捞出了十几块被冲掉的车牌。那时候还没有微博微信,知道车主丢了车牌很着急,李涌结束执勤回到中队,第一时间通过数据库查询车牌号对应车主的联系方式,再逐个打电话让他们前来认领。

  曾与李涌同在辽源路中队工作的交警贾可瑞也记得,有一个雨天,李涌突然从对讲机里“失联”了,谁叫也不答应。等贾可瑞赶到李涌执勤的路口,发现他站在积水中,浑身湿透了,浑然不觉自己的对讲机也泡了水,“一问,他正着急帮路过的司机找车牌呢”。

  2017年,时年51岁的李涌调到交警支队同三高速公路大队任二中队中队长,负责沈海高速617公里+500米到645公里+500米之间共28公里路程的交通管理工作。

  沈海高速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公路大动脉,二中队辖区路段又地处青岛南大门,日均通车3.5万辆,其中三成以上是大货车。沿途有不少坡道、弯道和事故多发点,冬天还有雾区和易结冰路段,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针对这种情况,李涌到任后很快走遍了辖区所有路段,接着用3个月时间自制了一张1米多长的地图,将每一处涵洞、弯道、事故路段、易结冰路段等都做了清晰标记,其中仅涵洞一项就标注了54处。此后4年间,李涌还不断对地图进行细化。“哪里有长下坡、哪里坡度陡,一目了然。” 同三高速公路交警大队教导员肖刚说。

  10月2日晚上10时多,李涌又拿着这份地图跟肖刚讨论起业务,“我催他抓紧时间休息,他却说过一会儿又要上岗巡逻了”。肖刚没想到,这竟成了自己与李涌最后的对话。

  田鹏飞第二次见到李涌,是在一起车辆刮擦事故处理现场。其中一位涉事车主是田鹏飞的同事,于是他被拉去“壮声势”。“没想到,李涌一字一句把事故原因、责任划分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讲得清楚明白。同事被判定负全责还心服口服地对他说‘谢谢’。”

  青岛海博客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驾驶员李建军因工作原因与李涌成了好朋友。有一回,有人因交通违法行为被李涌暂扣车辆,找到李建军希望他出面说情。结果话还没说完就被李建军一口回绝:“只要是李涌经手的案子,不仅找我没用,找谁都没用。”

  从警16年,李涌被当面威胁过,也被暗地里跟踪过,但这些都没能改变他全心执勤、秉公执法的原则。在他看来,自己的工作,就是要保障交通参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即使因此“得罪人”也在所不惜。

  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牺牲前,李涌一共处理交通事故1000余起、查处超载830余起、查扣假牌证251起、下达交通违法通知书5万余张……“有时候,他一个人半年的工作量就能顶得上一个中队。”李国颂说。

  3

  2013年11月,《青岛晚报》记者刘卓毅接到一位家长打来的热线电话,说他的孩子意外烫伤急需送医,途中偶遇的一名交警不仅帮忙开道,抵达医院后还忙前跑后帮着挂号排队。“他叫李涌,我们想感谢他。”

  后来接触多了,刘卓毅发现,类似在工作中助人的事,李涌做了太多。

  2018年冬天,出租车司机孟剑一家开车回位于日照市的老家。行驶至同三高速公路时,车辆突然发生故障熄火。正在附近巡逻的李涌很快赶到现场,大致了解情况后,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工具钻到车底动手维修起来。

  大约半小时后,车辆能够重新发动了,“可李涌不放心,又把我的车牵引到最近的执勤点,反复检查确认故障排除后才让我离开”。

  孟剑开了多年出租车,交警如此细致的服务他还是头一次享受。受这件事影响,他关注了李涌的微博,又加入青岛雷锋车队,每次外出吃饭还会义务宣传酒驾的危害。

  “您若违法,我必秉公处置;您若守法,我全力为您服务。”这是李涌生前常挂在嘴边的话,而在他的心里,严格执法与温情守护从来都可以并存。

  有一次,肖刚和李涌在查处一辆违停在应急车道上的面包车时,发现车内挤满了未成年学生,且严重超员。“李涌第一反应不是执法,而是和颜悦色地将孩子们分散安排到警车里,保证他们的安全。”

  在李涌生前驾驶的鲁U9329警车后备厢里,总是准备着急救药品、维修工具,以及一桶重达50斤的自来水。

  二中队辅警张成功说,李涌要求每辆巡逻车都要装上一桶水,“有些车辆长时间行驶后引擎温度过高会出现‘开锅’现象,此时冷水就成了‘救命水’”。

  和李涌搭档了4年,辅警张成功很了解他的一些小习惯。比如每次轮到夜间执勤,李涌都会在晚饭时从食堂多打点,等到巡逻结束回到中队后用来补充体力。

  10月2日那晚,李涌给自己准备的是两个熟鸡蛋。几个小时后,按照勤务部署,李涌和张成功开始了当天第三轮巡逻。

  张成功觉得今年的国庆节有些特殊,“往年车流高峰集中在假期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今年每一天路上车都很多”。为此,出发前李涌特意叮嘱他“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车行至沈海高速黄岛服务区下行出口,两人处理了一起货车刮擦事故。重新上车后,李涌对张成功说:“咱们慢点开,找找车主丢失的轮毂,给他送到休息的服务区。”

  当时已是10月3日凌晨1时左右,巡逻车行至沈海高速上行675公里+122米处时,一辆违规停靠在应急车道的黑色轿车引起了李涌的注意。靠边停车后,两人上前表明身份开始盘查。

  “车门一开,一股浓烈的酒精味扑面而来。”事发多日后,张成功依然眼眶深陷,面色凝重。

  按照规定,李涌准备对驾驶人进行酒精检测,却遭到对方拒绝。随后驾驶人企图穿越车旁的护栏空隙逃脱。不料该路段护栏下方是一处涵洞,司机翻到外侧后身体悬空,随时有坠落的危险。

  “快回来!”一面大喊着,李涌一面将上身探出护栏抓住驾驶人的手臂用力向上拖拽。与此同时,张成功也冲到护栏边,紧紧扣住驾驶人的手腕。

  就在二人合力将涉事司机拽回护栏内的一瞬间,由于其奋力挣扎,李涌失去重心从护栏边翻落,头部重重撞到了涵洞下的水泥地上。

  凌晨1时45分许,120急救车到达事发现场,医护人员检查发现李涌已无生命体征。随后他被送往就近医院,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4

  成为一名高速公路交警后,李涌的工作模式变成了“上二休二”。不过,即使是轮休的日子,在妻子陈瑛的记忆中,李涌也难得有空闲的时候,“只要他说‘要忙一会儿’,我就知道他要么要准备讲课课件,要么就要回复网友的私信或留言”。

  2012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李涌开通了微博账号。在他发布的1.6万多条微博里,有实时路况信息,有真实执法案例,有道路安全相关知识和法规条例,也有对网友相关疑惑的解答。高速公路执勤和巡逻本就辛苦,但好多次回到中队,张成功都看到李涌在挨个回复最新的提问。“劝他休息,他却总说如果能因此多普及一条交通法规、少一次交通事故,什么都值得。”

  2009年,青岛市中心聋校搬到了辽源路中队辖区。因为当时学校门口停放车辆较多影响学生安全出行,时任校务助理黄凯找到在附近执勤的李涌,询问能否协助解决。李涌不仅一口答应,还主动提出可以义务为这群特殊的孩子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第一次讲课,全校学生都参加了。为了保护低年级的孩子,李涌将本就打码处理的交通事故现场视频全部略过。黄凯对这个细节印象深刻,“当时我就想,警服之下竟是这样一颗细致的心”。

  此后8年间,李涌每个月都到聋校上一次课。他给所有视频加了字幕,为了给低龄学生制作演示动画,他花了近两万元自学了三维动画制作。每次上课,李涌还会就地取材进行现场模拟。“比如长条凳就是大货车,他让学生从‘货车’四周经过,再告诉大家哪个位置最危险,哪个位置最安全。”黄凯说。

  李涌生前使用的笔记本电脑里,有一个专门存放课件的文件夹。小学生、写字楼白领、工人、协警等都是他授课的对象。听课人不同,课件内容也不相同。据不完全统计,李涌以个人名义义务授课达400多次。从文件夹的修改记录看,牺牲前一天的深夜,他刚刚往课件里补充了新的资料。

  陈瑛记得,每次去上课,李涌都会说:“一堂课就算只有一个人认真听,也是好的。”

  2014年,已与李涌成为好友的田鹏飞辞职创办了“青岛好司机”道路公益救援队。从一开始,李涌就是其中的骨干力量。“他说自己穿上警服是青岛交警,脱下警服是青岛市民,无论哪个身份,伸手帮忙都是义不容辞的。”田鹏飞说,李涌调入高速公路工作后,因为距离较远常常不能及时赶回市区,他的女儿李圣和妻子陈瑛就会代替他参与公益活动。

  2020年,二中队56岁的民警张少军体检时查出身体有恙,李涌知道后默默替他承担了夜间巡逻任务,一替就是一年、50多次、1.4万多公里。

  在青岛市中心血站,许多医护人员都认识李涌。“他总是趁午饭后的休息时间来献血,要是捐献血小板还要求捐两个治疗量。” 血站业务科医生赵会霞回忆,“他说工作忙来一次不容易,来了就多捐点。”

  近20年时间,李涌在中心血站献血总量超过了3万毫升。

  “他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一生都在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李涌牺牲后,与他相识多年的青岛市八大峡小学老师戚裴这样说。

  5

  10月31日,李涌的追悼会在青岛市殡仪馆举行。他的家人、战友、同事、朋友以及曾与他有过交集的青岛市民共1200余人前来向他告别。

  “你起来,跟我回家!”最后一次见到心爱之人,陈瑛难以自已地哭喊道。在他们的家里,李涌养的绿植枝繁叶茂,金鱼自由生长。窗台上摆满了各种形状的石头,那是李涌爬山时捡回来的,他说等退休了要好好打磨。

  “在他眼里,万物都可爱,万物都美好,万物都有趣。”陈瑛说,每次轮休回家,李涌会先在楼道里喊上一嗓子,“我回来了!”时间长了,陈瑛会故意躲在某个角落不出声,李涌进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她找出来。这也成了夫妻俩百玩不厌的小游戏。

  现在,陈瑛再也等不到那个熟悉的声音了。

  中午12时许,李涌的女儿李圣怀抱着父亲的骨灰盒走出殡仪馆,坐上灵车。在铁骑和警车的护送下,她要陪父亲再看一次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当灵车驶过山东路延吉路路口时,执勤民警肃立敬礼,沿途车辆集体鸣笛,声音响彻整个青岛城。

  10月13日,山东路延吉路路口设立了“模范标兵岗”。在灵车到来前不久,辽源路中队指导员郑海滨正在“模范标兵岗”上用李涌自创的“温馨手势”指挥过往车辆和行人。当提示屏显示“请驶入待转车道”时,郑海滨抬起双手引导左转车辆驶入待行区;车辆停稳后,他向司机竖起了大拇指。

  10月12日,同三高速公路交警大队在李涌生前原有班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李涌党员先锋突击队”,在全大队推广“李涌式”为民服务工作法,为每辆巡逻警车配备急救包、拖车绳、电瓶连接线和应急备用水。

  10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评定李涌为烈士。

  10月2日中午,辖区内车流量明显增加,李涌发布了人生中最后一条微博,提醒驾驶人提前规划出行路线,集中精力驾驶。现在,那条微博的评论区里,有人坚持每天都跟他说“早安”“晚安”。

  那天青岛天气不错,李涌还在微博配图里加入了他随手拍下的花花草草和一只在水里游动的鸭子。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