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位于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边境、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出境处的北湾,植被茂盛、水源丰富,地势低洼,是蚊虫生长绝佳的温床,据专家考证,这里每方土地蚊虫达1700余只,“三个蚊子一盘菜、十个蚊子咬死牛”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萨尔布拉克边境派出所科克托海边境警务站所在地方圆数十里无人居住。
然而,就在环境如此恶劣的“蚊虫王国”,警务站民警默默无闻顽强地坚守在这里,与驻地群众打成一片,共同维护边境辖区安全。
与“蚊”共舞,维护边境稳定
科克托海边境警务站距离边境线仅1公里,地势平坦,既有灌木丛林又有出境河口,是边境一线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地段。对成立于2015年的科克托海边境警务站民警来说,虽然已经脱下军装转改成移民管理警察,但是边境管控仍然是主业主责,每天定时不定时与护边员一起对重点区域巡逻防控成为民警的必修课。
2020年6月中旬一天清晨,轮到民警麻振国巡逻踏查了,这位刚刚从老家河北新兵队伍中招录到新疆工作的新警,虽然来新疆一年多了,一直在派出所从事内勤岗位,对“蚊虫王国”感到好奇,他主动向站领导请缨,他要到40号界碑去感受只曾听说过的“蚊子窝”,他和民警、护边员互相检查防蚊服的密封情况后,在容易裸露的位置逐一喷涂驱蚊药。
因为界河边上树林、灌木、沼泽叠加,无法进行马巡和车巡,只能徒步巡逻,他们穿过茂密的灌木、趟过成片的沼泽,民警和护边员头上、身上落满了蚊虫,隔一段时间就要喷一下驱蚊药,在铺天盖地的蚊虫袭扰中向目的地砥砺前行。
北湾地区的蚊虫种类多、毒性大,虽然民警防护措施齐全,但还是避免不了被蚊虫钻进防蚊服里。提起这个事,民警李晓辉深有感触,“上个礼拜我去巡逻,因为这几天我有犯鼻炎,鼻子特别难受,在巡逻的时候实在忍不住伸进防蚊帽里揉了揉鼻子,就在这个时候,蚊子钻了进去,瞬间我就成了‘熊猫脸’,害得我好几天不敢见人”,民警李晓辉说。
艰难徒步步行一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中哈40号界碑。看到威严的界碑,麻振国和其他民警、护边员细心地查看有无人员通过,按照派出所领导的安排,还要界碑下宣誓,这是每名新来警务站工作民警都要做的一件事,密密麻麻地蚊虫犹如一片片乌云从四周飞来,包围了民警,在艰难中完成了宣誓。“我怎么感觉自己和养蜂人一样,再说了我身上没有涂抹蜂蜜,为什么蚊子那么喜欢呢?”事后,民警麻振国调侃地说。
保护鱼类,促进生态和谐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新疆阿勒泰山南坡,一年之中有近5个月的封冰期,独特的水域生态环境,养育了西伯利亚鲟、江鳕、白斑狗鱼、额河银鲫、河鲈等30多种名贵冷水性鱼类,进入4月,随着天气转暖,覆盖在额尔齐斯河上的冰雪开始消融,鱼类开始产卵孵化,为保护名贵野生冷水鱼资源,当地政府出台了最严禁鱼政策,但受利益驱使,仍有人非法捕捞、贩卖鱼,联合渔政部门打击非法捕捞等行为也成为警务站民警的一项重要职责。
“近年来,随着边境立体化防控建设项目的完善,边境前沿的监控全覆盖,但是仍有人铤而走险,到茂密的丛林里非法捕捞,有的甚至界河捕捞。”站长吾拉别克说,这些行为不仅仅对生态破坏,更可能造成非法越界。
每年4月份,吾拉别克站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同渔政工作人员深入辖区群众家中宣传保护鱼类、保护环境、边境法律法规等政策。“科克托海村是一个牧业村,以前这里的牧民以守着额河以打鱼为副业,政府出台禁鱼政策后,只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其中,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很快,吾拉别克站长和民警、护边员,还有渔政工作人员走村串户,越来越多的牧民加入到义务护鱼巡河的队伍当中。
面对波涛汹涌的额尔齐斯河,护鱼巡逻并非安然无恙,“随时都有可能遇险”,民警一不小心就会掉到了河里,还有水里的蚂蟥、沼泽地的毒虫,也是不小的威胁。
“最大的敌人其实还是孤独,很多时候因为任务重,出来巡逻常常就几个人,巡逻边境的同时看看界河,一走就是几个小时,虽然近年来,边境技防设施很完善,从“脚踏实地”到“天空瞭望”,但是徒步走一走心里才踏实。”吾拉别克站长感慨地说,就这样,一代代的警务站民警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自己分内的工作,传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服务群众,构建平安发展
科克托海村是新疆哈巴河县的边境村,距离县城90余公里,以哈萨克族为主,交通不便,科克托海边境警务站充当了牧民家门口“派出所”的角色,针对牧民法律意识弱,牧民之间矛盾纠纷多的实际,联合村委会和工作队,依托警务站开设了“法律课堂”、推行“法律到户”成立法律援助站,通过以案释法、漫画解说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牧民宣传法律常识,同时通过发放“警民联系卡”,设立报警点,向广大牧民公布电话、邮箱等沟通渠道,促进警民互信,同时还组建一支非常有特色的女子护村队,积极配合警务站开展治安巡逻、矛盾纠纷化解、维护妇女权利等工作。
“我们村地处国家公益林,因为湿地保护政策,没有建村委会,警务站充当了村委会的职能,这几年,我们村治安状况好了,连续五年没有刑事案件,牧民的安全感、满意度增强了”,村民杜给说。
科克托海村临近国家5A风景区白沙湖,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由于语言不通,牧民很多旅游产品难以推销出去,警务站民警阿布都拜西尔当了“教员”,他每周定期教牧民学日常用语,牧民的国语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多的牧民参与其中,富有特色的哈萨克族食品、工艺、刺绣等也出现在白沙湖畔、鸣沙山下,还有牧民组建了特色沙漠驼队、马队,让外来游客感受不一样的旅游服务,牧民收入增加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针对牧民精神文化单调,警务站积极向驻地文化部门协调,在警务站设立了“流动图书馆”,配齐了科学养殖、基础国语等几十本图书,建起了第一间“农牧民书屋”,并向驻地牧民定期开放借阅,如今牧民的业余时间不再单调,文化生活也多了。
(供稿:新疆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 谢小舟)